近日,一款在武汉医院应用的配送机器人成为网红。其背后公司是广州赛特智能,CEO李睿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援机器人不能成为摆设,要让它们真正帮助医护人员,在派出机器人的同时,该家企业又派出6位技术员常驻武汉疫情一线,对机器人进行优化改进。
大年初三,机器人们便开始“加班”
广州赛特智能CEO李睿讲,支援疫情前线的机器人此前已在广东一些医院应用。疫情暴发后,医院在隔离病区中产生了几个重点痛点问题,因此,机器人迎来“助战”机会。
医院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有三大痛点,一是新冠肺炎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对此,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减少医护人员跟患者的接触次数,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二是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巨大,而机器人可以为他们“代劳”一些工作。
第三则是医疗防护物资紧缺。机器人不需要防护物资,只需消毒即可,可减少防护物资的损耗。
李睿回忆,由于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当前公司将仓库中的9台库存机器人都支援给了疫区前线。大年初三,为应对疫情,在广东医院的机器人们就已“工作”起来,2月1日第一批4台机器人到达武汉,深入疫区支援工作。
“机器人深入最危险、也是最需要它们的隔离病房一线。”李睿说,在武汉支援的第一家医院就是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远的武汉汉口医院,也是广东省医疗队定点支援的一家医院。使用机器人带来的效果得到了广东省医疗队、武汉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肯定。
医护“吐槽”,机器人也有不足
新疫情为新技术及智能产品带来场景应用机遇,也带来挑战。9台机器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便遭遇了各种情况。
武汉汉口医院,“操作还是比较复杂,不太好用”,有一线医护人员对南都特派记者“吐槽”配送机器人:“体积有点大,有时候会挡路”。还有医生反映,机器人经常会陷入缺电状态,缺电时会持续发出警告声,“刚想写医嘱,思路就被打断了”。
对于这些问题,李睿告诉南都科创记者,为应对这些问题,公司也有一队技术人员前往武汉疫情前线,“大家都是自愿报名的,第一批已经在那边十几天,会有轮换,保持6个人左右。”这些技术人员一方面调试机器人、为医护人员讲解操作方法,另一方面也持续跟踪机器人的使用情况和医护人员反馈,不断对机器人进行升级优化。
对于以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赛特智能也拿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对于操作问题,技术员会按医院医护人员交班情况进行讲解;对于电池报警打扰问题,目前已取消机器报警声,通过后台提醒技术员电量不足,同时优化充电策略,机器人一有空闲就自动寻路充电。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南都特派武汉记者 赵明
推荐阅读:小米洗碗机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