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变成了ATM
BAT三个英文字母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中具有强大的气场和用户群体,也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的最高水平,B是百度,A是阿里,T是腾讯,但目前,这个格局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中的提款机ATM来了。
截止到10月10日,阿里总市值4323亿美金,百度362亿美金,腾讯3.05万亿港币(折合3889亿美金),这三家中,百度垫底。现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团,代号“M”,5287.36亿港币,折合674亿美金,成为新的ATM的第三家,仅次于阿里和腾讯。
牛!送外卖送成了第三大巨头
“What?!美团啊,一个从团购做起来送外卖的企业,凭什么摇身一变成了仅次阿里,百度的第三大巨头?”估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这样。
生活服务是非标商品,是一个脏乱差的苦活,毛利低,巨头不屑做的行业
我们已经爱上含金量低的事儿。一个事情又不怎么赚钱,又难,又慢,BAT怎么能看得上。我们专门做鸡肋业务,把肥肉留给BAT。
而百度,一家科技公司, 居然被超越,发生了什么? 还有阿里、腾讯,【巨无霸】神一般的企业,居然和美团归为同一梯队了,又发生了什么?
2018年9月20日,美团在港交所上市,9月26日股价跌破发行价69港币,最低到达过40.25港币,也就是说,近一年的时间,美团股价翻了一倍。美团的主营业务还是外卖,这是条竞争异常激烈的赛道,不是因为对手的数量,而是对手的体格,面对的是饿了吗,背后的阿里的支撑,所以在这个格局下,美团股价能翻一倍,还是可圈可点的。起码验证了3条:
01 美团选择了“错位竞争”
美团进入“生活类服务”,聚焦人和服务的生态,成功避开了百度搜索、阿里电商、腾讯社交的正面竞争,而且中国市场很特殊,具有美国的幅员辽阔,同时符合日本岛国的居住密度,两者相叠加,让这个人和服务的生态赛道市场规模行业和门槛以及未来发展的天花板都很高,生活类服务包括餐饮消费、酒店、旅游、交通及其它服务,行业规模近19万亿,线上规模也在3万亿,丝毫不逊于BAT所卡位的行业,是一个可以孕育千亿美金市值玩家的空间。
02 美团外卖进入了订单拐点,规模化优势开始展现
目前餐饮外卖No.1是美团点评,市场份额从15年31.7%增加到19年Q1的63.4%,继续扩大圈地挤压其他平台生存空间。2019年Q2,团外卖同比增长36.5%,外卖订单21亿笔,同比增加34.6%,平均订单客单价同比增长1.4%。美团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很有效,饿了吗曾经企图要进军三、四线城市,但失去先发优势,无法和美团PK。
美团多年的耕耘聚集了近270万在平台上领佣金的骑手,这些都是后续美团从单纯外卖到即时配送模式的队伍储备。
03 美团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很强
美团发展的历史,是从2015年团购大战中存活下来的,然后开始进军餐饮外卖,开始进入商旅,在成功PK掉携程系后,进入到了2018年重大转折年。
美团的新业务网车和摩拜,都是重运营低利润的行业,和外卖很像,这也是美团的最擅长的地方。
“把最困难的部分做掉了,业务模式也就成功了”,这话用在美团身上很适合。
推荐阅读:叶紫
(正文已结束)